(通讯员 陈晰)2025年6月29日14时,中南大学人太阳成tyc33455cc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易彬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主题为“幻想底尽头 梦开始的地方”的读书会活动。太阳成集团、中南大学、湖南大学、湖南第一师范学院、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的诸位老师和博士参与对谈,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校内外相关专业的学生前来聆听。
活动伊始,易彬老师以剖析命题的方式引入主题,“幻想底尽头”源自传记主人公穆旦在《智慧之歌》中所写的诗句,也是本次读书会讨论的新书书名,易老师作为师大校友,其学术起点与过去在师大的求学经历有着极深的渊源,强化“梦开始的地方”的象征意义。
接下来易老师通过援引采访、回忆、档案、刊物等多种形式的史料,着重讲述了穆旦曲折的人生经历。不过生活的苦难却并未因此远离这个充满干劲的年轻人,他怀揣着爱国之心踏上艰难的归国旅程,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逃离政治的漩涡,生活在“被审查”“被批斗”的阴影之中惶惶不可终日。
通过对穆旦过往经历的梳理,易彬老师总结道,当时遭受了非人磨难的穆旦只能寄情于中国诗歌文艺复兴的梦想,他怀揣着爱国的热忱和对文艺事业的憧憬回到国内,不甘于沦落到如此境地,唯有创作能聊以慰藉。于是他在诗歌中写道,尽管过去的“幻想”已经“枯黄地堆积在内心”,他仍然倔强地“诅咒每一片叶的生长”。由此,易彬老师捕捉到穆旦的思想在这个节点上发生的新变,他在时代的搓磨下逐渐将命运视为一种“大的虚无”,而着重关注其中个体的现实感受。穆旦自身的生命体验也正是如此,在现实中不断“熄灭”又反复“重燃”,所谓“幻想底尽头”也是“幻想”在数次“重燃”之后最终走向熄灭的尽头。
最后,易彬老师谈到了他写作过程中的感悟,文献工作并无捷径可走,必须依靠长期以来的积累。尤其是针对穆旦这样一个研究对象,作为一个被大时代挤压的“沉默的诗人”,要为他撰写一部传记,首先要从繁复的史料之中打开新的问题,其次是要面向历史,在时代语境与个人命运中保持平衡。